許多創業者喜歡與信任的親友一起創業,認為彼此熟識、有默契,可以走得更遠。但從雲云科技殺人事件,到 Andy 與前女友的投資糾紛,都讓我們再次認清一個殘酷的事實:創業最大的風險,不在產品或市場,而在人性。
創業或許容易,真正困難的是長期經營。你要面對高壓與焦慮、外部劇烈變化,還有內部最難掌控的——人。猜忌、指責、甚至背叛,往往才是壓垮創業團隊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連賈伯斯都曾遭遇背叛,也非每次都做出正確決策。我們無法完全避免風險,但可以提早認清現實、建立制度、保持理性,避開最常見的誤區。
以下整理五大經營盲點,幫助創業者走得更穩、更長遠:
❶ 忘記「技術入股」的幻想,先談清楚權利義務
「技術入股」聽起來高尚又合理,但多數人其實誤解了這個概念。公司法中認可的技術入股,通常是具體、有價值的無形資產,如商標或專利。
但如果是人脈、努力、未來貢獻這種難以量化的「技術」,卻沒有清楚的約定與評估標準,很容易種下日後爭端的種子。
✅ 建議:以現金出資或債入股取代不明確的技術入股。能清楚劃分責任與權利,合作才有長久的可能。
❷ 固定召開股東/董事會,透明財報是基本功
許多創業公司會忽略開股東會、董事會這些公司法規定,覺得「公司還小、不需要這麼複雜」。但這樣的心態正是衝突的開始。
股東如果長期不了解公司狀況,最後才發現資金虧損,勢必無法諒解經營團隊。
✅ 建議:定期公布財報、開會說明狀況,不只可以提前獲得股東支援,也能讓經營團隊保持紀律與自我檢視。
❸ 找中立專業顧問,別用股東人脈省錢
創業初期資源有限,許多團隊會找「認識的股東會計師」、「股東推薦的律師」來處理重要事務。乍看省錢又安心,實則風險極高。
當利益出現衝突時,這些「熟人」往往站在股東一方,讓你連爭取公平都沒立場。
✅ 建議:用錢聘請無利益關係的專業人士。不只能確保中立判斷,也能培養團隊未來的自主能力。
❹ 股票≠激勵員工萬靈丹,獎金更實際
很多老闆喜歡把員工當家人,甚至發股票激勵,希望全體向心。但在公司尚未成功之前,股票對員工來說只是「紙張」,比不上實質獎金來得有感。
而且股東與員工的風險承擔心態完全不同,混為一談只會帶來更多誤解與失望。
✅ 建議:認清角色差異,提供員工合理獎酬,而非以「家人文化」作為壓力來源。
❺ 別當老好人,創業是打造一套高效機器
很多創業者在意辦公室氣氛,希望同事像家人一樣互相扶持。但創業的本質是打造一套「高效運轉的機器」,若無明確制度與紀律,容易導致推卸責任、效率低落,最終拖垮公司。
✅ 建議:建立規範、流程與紀律,培養以績效為核心的企業文化。好員工會留下來,壞文化只會淘汰好人才。
結語:創業,勇敢但別盲目
創業是一場長跑,需要熱情,更需要理性。別讓信任蒙蔽風險,也別讓「感覺對了」取代制度與原則。
勇敢前行沒錯,但也別忘了定期停下來,檢視方向與團隊。你不是在經營一群朋友,而是在經營一間公司。
如對創業相關法律議題有興趣,歡迎預約諮詢。